新闻摘要
pc28开奖网站“新桥”架起,合肥高飞。2013年5月30日0时05分,新桥国际机场迎来它的第一个到达航班——北京/合肥mu5172次航班;7:55,合肥/上海mu5468航班从新桥机场腾空而起,直插云霄。从此,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踏上“飞行”征程,合肥乃至安徽,举步跨入“新桥时代”。
新桥,这个承载安徽中部崛起的重要航空枢纽,从酝酿、规划到建设,历时8年,与合肥这座正在崛起的大湖名城比翼齐飞,“翼搏”云天。新桥机场的诞生,是合肥和安徽航空发展格局破茧成蝶的需要,更是江淮经济不断崛起的必然要求。如今,新桥机场客运量、货运量节节攀升,与国内国际的航班联系也更广泛。与此同时,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也豪迈起步。
追昔:3年造就现代化空港
2005年10月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正式研究决定迁建合肥骆岗机场。
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一出,分布在肥东、长丰、肥西、庐江、寿县五个县的9个场址,都向新机场抛出“橄榄枝”。经过两轮角逐,肥西新桥众望所归,决胜而出,成为新机场的最终选址。
参照国际机场的命名惯例,新机场被以坐标所在地命名。2006年4月19日,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和六安市寿县刘岗镇交界处的“新桥村”场址,通过国家民航总局审查。
2009年9月8日,机场建设工程全面开工。
为保证工程建设,建设团队对质量瑕疵实行“零容忍”,在施工过程中,引入第三方见证检测单位,负责工程每道工序的最后质量把关;机场建设指挥部专门成立了机场建设运行领导小组,决策机场建设事项,对重大问题实行签报制度,果断决策。
2012年12月29日,新桥机场航站楼及配套建筑工程顺利移交,合肥新桥从一片岗冲之地建成一座国际化空港。
“热带鱼”形航站楼大气美观、轻巧独特,功能直观便捷,金色的屋顶华丽辉煌;两层航站楼,进离港分属不同层,整个流程合理清晰,各类标识准确美观,乘客在此“一目了然、一览无余”。4e等级的国际机场,跑道长3400米、宽45米,两侧道肩各宽7.5米;站坪面积36万平方米,共设机位27个。新桥是继北京首都、上海虹桥等机场之后,具备国内目前最高飞行区等级的机场,可供世界上目前除空客a380之外所有飞机起降。
2013年,新桥机场迎来转场之年。1月19日,新桥机场校飞;2月25日,新桥机场试飞;4月12日,通过国家民航总局行业总验收;5月18日,新桥机场千人综合演练;5月30日,新桥机场正式启用。
现状:合肥崛起中部航空枢纽
新桥机场承东启西,是长三角区域最西端的空间站,使安徽和长三角城市走得更近,成为安徽通往世界的重要经济通道,成为中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的航空枢纽。从距离来看,新桥机场4小时行程内可涵盖大多数东亚城市,以航空运输为依托,合肥将成为中部地区融合多种产业、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中心,合肥与世界的通道也更加宽阔便捷。
机场吞吐量,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活跃的重要标志,国内大多数机场转场当年旅客吞吐量都是下降的,但新桥机场转场当年旅客吞吐量却不降反升。数据显示,2013年5月底至2014年4月底,合肥机场航班运输起降47223架次,同比增长1.79%;旅客吞吐量5210254人次,同比增长4.85%。
跨入“新桥时代”后,合肥机场的进出港人数不断刷新一个个纪录,2013年5月底新桥机场启用便进入民航暑期旺季,7月旅客吞吐量达到52.33万人次,8月份以55.7万人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。首份春运答卷中,新桥机场实现了起降航班6077架次,完成旅客吞吐量69.5万人次,分别比上年春运增长4.8%和8.5%的骄人成绩。今年10月7日,新桥机场迎来国庆返程客流最高峰,全天起降航班176架次,完成旅客吞吐量2.2万人次,创下合肥机场日吞吐量新高。
民航客运步入发展快车道,新桥机场的货运这块“蛋糕”也赢得多方青睐。由于机场距离市区远,货邮吞吐量去年底出现负增长,最低月份降至同比的20%。经民航机场集团及客货部门的多方努力,今年4月底扭转下滑局面,同比增长10.3%。9月30日凌晨5点,随着顺丰速运集团2941号全货机缓缓降落新桥机场,合肥机场迎来了史上第一架顺丰速运全货机。该航线的通航,彻底改变了传统客机腹舱载货模式,实现合肥机场航空货运包机历史性突破,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运载量,也为合肥及周边地区“网购族”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。
一年来,新桥机场先后开通了多条国内国际航线。3月,首条洲际航线合肥-北京-德国法兰克福开通;4月,相继开通合肥-曼谷正班航线、厦门-合肥-大连航线、合肥往返韩国清州的包机航班;5月,开通丽江-合肥-浦东航线。目前,新桥机场拥有国内航线40多条,包括哈尔滨、乌鲁木齐、青岛、上海、南宁、昆明等四面八方各城市,还先后开通了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、泰国等国际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定期和包机航线。新桥机场已基本实现了通达国内绝大多数省会城市、旅游热点城市,并覆盖港澳台、辐射东亚和东南亚的网络格局。
新桥机场启用一年多来,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。预计明年初建筑面积2.3万平方米(其中地上2万平方米,地下3000平方米)的机场旅客过夜酒店可投入使用,540个床位会方便更多“飞人”住宿休息。
不仅如此,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已列入议事日程,一个比“热带鱼”大两倍以上的超大航站楼开始规划。市民目前看到的新桥机场只是一期工程,投入43亿元建设,航站楼面积12万平方米,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。而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则初步预算达74亿元,其中包括新建一个27万平方米的航站楼,还有一条跑道和一条滑行道,二期建成后可满足旅客年吞吐量3200万人次需求。
二期建成后,还将适时开建三期工程。全部建成后,新桥机场会有4条跑道同时提供飞机起降,满足旅客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需求。
未来:
空港经济示范区凌空而起
一座新桥机场,带来的不仅是如织的客流,更蕴含着大有可为的临空经济。
2013年9月,新桥机场投用3个月后,高刘镇整建制托管给经开区,围绕“临空经济”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,一个崭新的现代化临空产业园呼之欲出。
紧接着,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规划编制及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,在启动区7.5平方公里土地上热潮涌动,以团肥路西延及二桥连接线工程、连环安置点、高刘污水处理厂、红塘桥维修、机场便道维修五大工程为标志,示范区建设豪迈起步。
今年6月6日,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,挂靠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,比照享受省级开发区各项政策。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坐落在合肥经开区高刘镇,规划控制面积9.6平方公里,它将以新桥机场为依托,建设成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、以航空运输为依托的航空物流基地、以航空器材维修为主导的航空运输保障基地。

同时,重点发展航空关联产业、高端制造、电商物流业。根据规划,“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”的定位同时剑指——“合肥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”“合肥经济圈发展主引擎”“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”。
未来,空港经济示范区还将尽快申报设立合肥空港综合保税区,使得园区具有保税加工、保税物流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。7月3日,省政府已正式同意申报设立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,后续申报工作业已启动。
在新桥机场东南侧,今年开始,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将着力引进航空偏好型龙头项目,重点跟踪的项目有支线飞机制造、飞机维修基地、电商物流园等,力争签约引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、5亿元以上项目2个。
“到目前为止,空港示范区招商已经取得突破。”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投资10亿元的中航开乐专用车项目已于日前开工,将为空港示范区发展注入强劲活力。除了中航开乐专用车辆项目以外,中外运空港物流中心、38所研发基地也已开工。此外,还有多个物流、飞机制造、医药生产研发、光伏农业等项目在谈。
如今,空港经济示范区中远期目标已确定。近期,瞄准苏滁现代产业园,建设成为省级开发区;中期,瞄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,升格为国家级空港经济示范区;远期,瞄准上海自贸区,全面建成现代航空都市,把空港示范区打造成安徽自贸区的核心区。
·本报记者梁昌军/文余力/摄·